当前位置: 希尼尔首页 > 双语新闻



对沃尔夫兰•威尔斯在翻译的四个方面的理论进行详细论述

发布者:青岛希尼尔翻译公司      发布时间:2019-05-27

  

以下是青岛希尼尔翻译公司译员的论文观点,严禁转载。

沃尔夫兰·威尔斯

现代德语翻译理论界科学派代表人物

摘要:沃尔夫兰·威尔斯是现代德国科学派的主要人物,他的翻译理论在翻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他在翻译的四个方面的理论进行详细论述,即翻译是一门科学,翻译是一个交际过程,翻译应以话语为基本单位,翻译是可能的也是有限的。

关键词:沃尔夫兰·威尔斯,翻译,翻译理论

 

引言:

沃尔夫兰·威尔斯是西德萨尔州大学专门从事语言学和翻译教学的教授,一贯奉行奈达的理论,是现代德国翻译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翻译理论专著名为《翻译学的问题与方法》,曾于1977年出版,后来经过修订,于1982年由他本人和他人合作译成英文。此书的主要特点是大量引用并评述了现代西方的各派翻译理论和观点,同时穿插阐述了作者本人的观点。其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引起人们对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各个层次,对翻译对等语的衡量标准,对翻译总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翻译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有较明确的认识。

    同时,威尔斯在近20多年里,《认知与翻译》(1988),《翻译行为多面概念探索》(1989),《何为技艺性翻译?》,《翻译:过程与方法》(1994),《译者行为中的知识与技能》(1996)等翻译理论著作相继问世,在翻译理论界产生了很远的影响。归纳起来,威尔斯的翻译理论观集中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翻译是一门科学

    翻译是一门科学,这是威尔斯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他勇敢地向怀疑主义提出挑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坚决主张翻译是科学。同时,他主张用übersetzungssenschaft(翻译学)一词,而非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翻译科学)来指代翻译研究这一学科。因为在他看来,“science”一词常用来指自然科学,而翻译本身并非属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但与此同时,翻译研究却带有科学的性质。

    威尔斯认为,翻译学的研究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与机器翻译年龄相仿,可以用奈达1947年发表的论文《论圣经翻译的原则和程序》为起点。按照威尔斯的观点,“翻译学既不是理论部分封闭也不是普遍规律研究方面封闭的科学,而是一门认知性,解释性和联想性的科学,它以灵活的方式处理言语问题,试图回答原文可译还是不可译以及原文,译文效果是否等同的问题。在方法上,它没有控制系统的那种稳定性和绝对性。它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做到现代科学理论按照自然科学模式所要求的那种客观,并在程序方法论上不受价值观念的影响。”一言以蔽之,翻译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必须不断交错地处理语言的描写性,解释性和规范性的问题。此外,它还可以求助于其他的理论例如交际理论来完善自身的理论基础。

    翻译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操作程序,使之有可能把原语话语按其含义译成译语话语,将各种不同因素组成合理的结构,并从中得出合乎逻辑的描写性和解释性模式,然后从中得出种种结论,这些结论可从各种不同的观点适用于翻译理论,或运用于双语研究工作的描写或实用方面。

    威尔斯认为,翻译同言语行为的所有形式一样,是一种符号现象,不能完全为抽象的模式解释清楚,只部分地适应于演绎手段。换句话说,理论家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特指性理论的研究上。特指性研究理论采取素材分析,面向两种具体语言的研究模式,制定原则以指导以下三方面的活动:(1)系统描写,区分和解释两种具体语言的翻译程序,主要关心两种语言中不能对号入座的句法,词汇以及社会文化现象。(2)对与翻译学有关的话语进行分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微观场合层次即句子,以及宏观场合层次即句子以上的层次上对原文做出说明;二是检验传译的方法是否有效,考虑话语的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因素。(3)提出译文质量的检验标准。在他看来,只要是从这三方面着手,翻译学的研究就会得到完善的发展,翻译学的地位就会日益巩固。

(二) 翻译是交际过程

    威尔斯认为,“翻译”一词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既指过程,又指这一过程产生的成品。他说道,翻译学好像古罗马神话中长着两副面孔的守门神雅努斯。一方面涉及到翻译过程,并研究其内在的转换技巧,是一门前瞻性学科。另一方面,又研究其推出的成品,是一门后顾式学科,从译语出发对比译作与原作的质量,通过对比两者以找出译语话语形成的过程,并确定如何恰当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威尔斯,1988:51)。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威尔斯主张“传译本是翻译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翻译理论必须研究“翻译过程本身”,而不能将翻译视为“静止的状态”和既成事实。与之相反的是,翻译是一个可以用“符号学概念加以描写的过程”,是一个符号系统转换成另一个符号系统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一种语际的“信息传递过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符号的转换,在译文中再现原文作者发出的信息,以便使译文的读者收到这个信息。语际翻译是一种特殊方式的信息传递,其特点在于,在进行语言交际时牵涉到两种语言:一为原语,一为译语,两者必须在功能上求得一致。翻译的过程是解码和编码的过程。原语的代码由原文发出传达到译者即第一个接受者,再由这个接受者运用自己的双语交际能力将信息加以分析和切分。为了传递用译语重新组织的信息,译者必须从特定的话语类型选择译语符号和组合符号的规则,然后将经过这样组成的话语传达到第二个也即最后的接受者,由他把译语话语翻译出来。译者因此体现了收和发的S∕R系列,填平了不同语言集团之间语言上的鸿沟。

强调翻译是语际信息传播的过程自然将原作者的意图和接受者的意图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其成为译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语段话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意义也成为翻译的重要依据。

(三) 翻译应以话语为基本单位

    威尔斯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话语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反映。他把篇章语言学理论引入到翻译研究之中,认为翻译应该以话语为基本单位,因为“话语是语言的基本形式”,翻译只是“着眼于话语的活动”。译者所处理的不应是单个的词或句子,而应是话语,除非句子本身具有话语的地位。翻译是一项产生话语的活动。它是在两种话语之间进行的如何使用语言表达法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词汇与语法这两个语言层次形成一个功能联合体,这个联合体不单是句子,从句,词组,单词和语素,更重要的是话语。

威尔斯认为,倘若给翻译下定义,则最确切的定义是:翻译是把原文话语转变成最适当的对等的译文话语。它要求译者在语法,语义以及风格等各个层次上全面理解原文话语。由于每一段话语都具有特定的交际功能,对不同类型的篇章就需要采取不同的传译方法,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衡量翻译等值的标准。“翻译标准的相对性说明了一个事实,即不论是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人还是从事翻译实践的人,至今都还没有找到一个客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来解决语际话语的翻译等值这个相当复杂的问题。”(1989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话语类型,科技文章也是一种话语类型,但它们各有各的所指意义,伴随意义或社会文化意义,各有各的遣词造句的具体方式,在读者身上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语言与超语言的反映。由此可知,威尔斯所主张的翻译学是要创造句法、语义、风格和接受方面的等值,而翻译如不能达到原文的水平,则是因为译者的能力有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一观点有其局限性,即未能够考虑到译者表达能力方面的原因。

(四) 翻译是可能的也是有限的

    威尔斯认为,翻译学在理论部分和普遍规律研究方面都不是一门封闭的科学,而是一门“认知的、解释性的、联想性的”科学。他在此借用了乔姆斯基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所作的区分,接受了奈达所持的语言能力包括语境成分的观点。他认为:由于人类的超语言经验具有可比性,经验上证明了各种语言又有一定认知上的相对应性,所以原则上在话语的层次上达到语际信息交流,在内容和风格上达到较高程度的翻译等值。文章的可译性得到句法,语义学以及人类经验的(自然)逻辑中的普遍范畴的存在的保证。如果一个译本还是不能具有与原文等同的质量,通常不是因为这种目的语本身的句法或词汇存储量不够,而是因为译者篇章分析的能力有限。

    任何事物原则上都可以用任何语言表达。有必要的话,任何话语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传译出来,哪怕是采用机器翻译那种粗糙的译法。尽管机器翻译在语言和风格上存在很多缺点,却可以向懂行的读者提供原文中有关某项专业的信息,并可以使他做出决定,从专业的角度看这些材料是否值得进行加工。因此,任何话语最终都是可以翻译的。

    他曾认真分析了两位德国另外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和洪堡的理论。他认为,施莱尔马赫对“真正的”翻译与“机械”的翻译作了定性的区分,他寻求一种能够用来翻译艺术作品的科学方法,并要求译者抓住主要信息,同时对“意义”进行“正确的”翻译。除此之外,威尔斯还认识到了洪堡翻译主张的矛盾性。一方面,洪堡不相信存在一种超越个体语言界限的普遍概念体系。这就否认了找到功能对等形式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尽管洪堡认为语言基本上是不相同的,翻译也是不可能的,但他坚持认为:“语言是人所共有的天性,所有语言都持有可以用来理解其他任何语言的‘钥匙’”。在此基础上,威尔斯坚持主张翻译是可能的,他认为虽然不同语言的表层结构彼此排斥,但在深层结构上却十分类似,而且语言的深层结构能够生成表层结构。

    威尔斯提出自己对翻译局限性和可能性的看法:语言既然是一个体系,一种过程,从原则上来讲,话语是可译的。所谓的不可译不过是指该语言形式具有不能传达实际关系的功能,一种语言“在功能对等的基础上译成另一种语言是完全可能的,” 正如穆南所言,不可译所涉及的全是例外的情况。在同一语言内尚“不可能百分之百实现转换”,因此翻译有限论不仅适用于语际翻译,也适用于同一语种内部的翻译。

    针对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争论未决的问题,沃·威尔斯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翻译是一门科学的主张,并在检验和评估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翻译的性质以及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探讨了建立“翻译学”的可能途径和设想。虽然威尔斯作为现代德国一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但是,他的翻译科学带有“明显的德国理想主义色彩”,“其研究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矛盾,体系仍不完善”,缺少语言实例。他本人也曾多次承认,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文学作品的等值判断。这个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理论家研究的重心。                   

参考文献: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1

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

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第2

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第2


相关不涉密法规也将不定期更新。

---------------------------------------------------------------------------------------------------------------------------------------------------------------------------

青岛翻译公司